冷眼看苹果iPhone6:手机期货还能玩多久

浏览: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9-25 09:17:31
来源: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稀缺产品,硬件性能的全方位提升,使得入门级产品也足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厂商之间竞争的加剧,也让绝对的性价比优势很难在某一家厂商身上出现。再加上消费者日趋理性,期货手机的销售模式恐怕难以为继了。

上周五苹果iPhone6发售,因为中国内地没能列入首发但需求却格外强烈,于是全球范围内苹果“黄牛”们又迎来了一场盛宴。可对于想要第一时间入手iPhone6的果粉来说,黄牛们的抢货截流、漫天加价则是让他们痛恨无比的事情,于是不少人自然会埋怨苹果为什么不能敞开来卖,并质疑苹果iPhone6又再搞饥饿营销,有卖期货的嫌疑。

但根据产业链方面传出的消息,其实苹果的首批供货量已经达到了500万部的水平,真心不算少,只不过相对于开售后前三天订单苹果斩获的超过1000万台的订单总量而言,这种供货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难免被扣上“期货”的帽子。事实上,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在手机市场并非苹果独家的“荣耀”,小米手机自从发布以来,历经了四代产品,每代产品开卖的大半年里都是“一机难求”的状态,而进入2014年以来,华为、酷派等厂商旗下的电商品牌荣耀、大神也屡屡因为“超高性价比”陷入供不应求的境地,最新的案例则要数一加手机和魅族的MX4,虽然官方宣称绝不做期货,但消费者们的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而他们也无一例外的被网友们颁发了期货手机的“荣誉”称号,为什么曾经随便就能够买到的手机在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后却动不动就变身成了“期货”呢?

对此,国产手机厂商们最常给出的说法就是产能爬坡的需要,而之所以要“爬坡”则大多是因为“工艺过于复杂”、“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原因。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这些原因的确有存在的可能。但让人奇怪的是,国产手机厂商的“爬坡”时间总是特别特别的长,就拿苹果iPhone来说吧,就算市场人气超高,但往往三个月后供需就能实现平衡,可不少国产厂商,产品上市后半年仍然无法实现敞开来卖,这又是为什么呢?

显然,这就不是简单的产能问题了。究其原因,用供不应求造成话题效应、进行免费营销是不少厂商的目的之一,而另一方面互联网手机过于强调性价比,甚至提倡成本定价,导致销售初期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厂商们有时候也不得不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减速”以等待元器件成本下调来形成利润空间——这对于企业来说,的确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实在有些不公平。

不过,这种不公平应该不会再继续多久了。如今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稀缺产品,硬件性能的全方位提升使得入门级产品也足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厂商之间竞争的加剧也让绝对的性价比优势很难在某一家厂商身上出现,再加上消费者日趋理性,期货手机的销售模式恐怕难以为继了,所以各路厂商们还是尽量在产品竞争力和品牌溢价上多花些功夫吧,在销售环节上人为控盘这种小伎俩还是少用为妙,要不然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回复排行
资讯 | QQ | 安全 | 编程 | 数据库 | 系统 | 网络 | 考试 | 站长 | 关于东联 | 安全雇佣 | 搞笑视频大全 | 微信学院 | 视频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作品发布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技术培训
Copyright © 2007 - 2024 Vm8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498号 粤ICP备19097316号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