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微软纳德拉:为何大企业喜欢印度CEO?

浏览: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9-18 09:45:32
来源:

近年来,我们似乎在跨国企业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度经理的身影。2014年2月4日,微软正式任命Satya Nadella为其全球CEO。其他我们熟悉的还包括,百事Pepsi的CEO,Indra Nooyi(还是位女性!),Adobe 的CEO,Shantanu Narayen,等等。这还不算商学院的印度院长们,最著名的自然是哈佛的Nitin Nohria。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印度领导并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都出身于印度普通家庭,通过上大学进入“国际化”轨道。他们早期的路跟许多中国学生是一样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就反映了印度和中国教育制度的许多相似之处。电影中的学校虽然用了一个虚构的名字,但是原著就是以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IIT),印度最好的理工类大学——为背景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和中国父母一样,印度父母也常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另外,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上大学、上名校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IIT是印度精英的摇篮,也是出口人才的基地。这跟国内的一些名校很相似。其实,印度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两个留学生来源地。这就让人不禁想问:在基数都相似的情况下,这些印度人进入跨国企业并且往上爬的时候,中国人都哪儿去了呢?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和朋友们的观察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回国发展了。而留下来的呢,往往由于“玻璃天花板”的原因,没能进入管理层。回国发展固然很好,国内经济腾飞提供给精英们无数施展拳脚的机会,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通过奋斗取得巨大的成功。不过我想重点聊聊“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如果美国的企业的确存在针对少数族裔的玻璃天花板,为什么印度人没有被挡住呢?

这个问题大概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我只能说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印度人在多元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印度其实是个非常多元化的国家。虽然印度语(Hindi)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但是印度一共有22种官方语言。再说肤色,印度人的肤色从雪白到黝黑都有。北部靠近中东地区的人长相像欧洲人,东部靠近西藏的长得像中国人,南部的印度人则肤色更黑。我们也许以为印度人都是信仰印度教(Hindu),其实在印度的穆斯林人数跟巴基斯坦差不多,信基督教的也不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教派活跃着。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千差万别。

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印度人对于差异性习以为常,他们可以接受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也可以坚持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因此,他们到了其他国家进入跨国企业也能游刃有余。

相比之下,中国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准则深入人心。这也许是许多中国人在国外觉得不舒服,也难以融入环境的原因。

其次是印度人爱辩论敢于发表意见。这可能是延续了他们宗教中的传统(宗教宗师对教义有不同理解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决定谁更有道理,辩输的一方会自愿拜另一方为师),也可能是印度近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总之,印度人在一起,经常为了讨论而讨论,不惜时间和精力。在学校里,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打开电视,各种针对时事的辩论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且不论这样是否有利于效率,印度人把这样的习惯带入跨国企业的工作中还是很得益的。比如,当老板抛出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任务时,中国人也许会受“三思而后行”的束缚,不发表意见,印度人也许就会开始讨论可行性,就算没有个结论,老板也能了解他的思路,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办。中国人“三缄其口”、唯恐“祸从口出”的习惯,不仅容易导致错失良机,更糟糕的是,也许会给人造成一种“你有什么事情瞒着我”的印象,影响信任关系的建立。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英文。

许多留学生或者在跨国企业工作的员工接触到印度人,都会觉得他们的英文虽然有浓重的口音,但读写和表达的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我和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语言是印度人的巨大优势,是中国人的巨大阻碍。

关于这一点,我同意一半。

印度的大学教育都是以英文为媒介,学生看的是英文书,讨论也是用英文,所以印度大学生确实占了一些“便宜”。然而,语言不能成为中国人的“借口”。其实印度人的英文水平也有参差,一群印度人在一起还是习惯用印度语交流,同乡之间就会说当地语言,这也就是说,英文并不一定保证印度人在社交方面占有巨大优势。而且,能出国的中国人,英文也不会太差。我认为还是跟印度人敢说善于融入有关,而语言只是辅助他们更顺利地实现。

写本文的本意并不是说中印之间应该竞赛哪边产生的CEO比较多,更不是要把两个文化对比出个优劣高下。中印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又南北毗邻,加上近年来双方交往愈加频繁,我们很自然地会把对方当成镜子来做个对照。个人也好,集体也好,反思反省都是重要的修行。一个人也好,一种文化也好,魅力都源于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当然,我也希望中国很快就会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理人,来证明我现在说的都是多虑。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回复排行
资讯 | QQ | 安全 | 编程 | 数据库 | 系统 | 网络 | 考试 | 站长 | 关于东联 | 安全雇佣 | 搞笑视频大全 | 微信学院 | 视频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作品发布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技术培训
Copyright © 2007 - 2024 Vm8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498号 粤ICP备19097316号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