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未来 致远软件连续九年蝉联协同软件市场第一

浏览: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6-19 10:11:49
来源:

网络化、数字化、社交化、移动化的相互融合产生的互联经济,正在促使个人、企业、市场、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紧密,这种广泛紧密的联系孕育着一个全新的协同世界。无论何时何地,高速流动的海量信息已经将整个世界联为一体,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产业链,社会化的大协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今天的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协同工作和管理变革,让我们的组织更高效、更专业,以驾驭互联经济复杂的商业环境、保持企业的创新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四通打字机到桌面PC,从手机到BYOD,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动传统的办公与工作工具的升级换代。单一产品的更新并不能成就和创造大协同时代的工作工具,只有融入协同管理理念和思想、流程与手段,将前沿ICT产品整合应用在统一的协同平台之上,才能够真正形成大协同时代的工作利器,并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以适应大协同时代的变化和趋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认为:“致远软件的协同OA管理软件是根据人的行为来开发的,,可以提高组织行为的效率,提升人的效能。”

作为提供协同OA软件的第一品牌,致远软件近日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领先的创新能力获得“中国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奖”殊荣以及连续九年蝉联中国协同软件行业第一。

行业突围

2014年5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软件引领信息消费,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致远软件凭借12年深耕细耘,荣获“2014中国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奖”殊荣。

好消息不断。不仅如此,继4月份计世资讯发布《2013-2014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研究报告》之后,赛迪顾问《2013-2014中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也在5月底正式出炉。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协同OA软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17.08%,达到36.52亿元。协同管理软件正深入客户应用,资源整合协同应用的趋势正在形成。在赛迪顾问和计世资讯的两份ICT行业权威报告中,致远软件均以绝对优势继续蝉联中国协同OA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桂冠。

这些殊荣体现了未来中国企业的转型方向。从企业战略目标到专业流程构建;从高效沟通到信息整合;从专业知识分享到创新文化建设,中国企业需要顺应大协同时代的工作管理变革趋势,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行为管理创新。全面整合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工作管理平台和产品,将为中国企业创建高绩效协同组织提供战略工具和支撑。

其实,在创造协同平台方面,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它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2000年伊始,随着基础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和IT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应用层出不穷。2012年,协同软件是中国软件市场的热点,众多软件厂商纷纷凭借“协同理念”展开了尽乎残酷的竞争。不过,在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海比研究总经理曹开彬看来,过去两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却是鱼龙混杂,乱象频出。

中国软件网曹开彬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的混乱表现在三个方面。定位混乱是协同软件市场表现出的第一个方面。就“协同”概念本身来说是相当宽泛的,涉及到了非常多的领域,正因为这个特性的存在,众多软件厂商纷纷抢占山头,各说各话,这容易导致用户对协同软件的错误理解。

“其次,协同软件市场的乱象还表现在概念的混乱。国内协同软件市场的发展有着先天不足,与财务软件、ERP软件等具有相对规范的应用标准不一样,为顺应市场,各种社会化协同产品也相继浮出水面。面对着新老交错的市场局面,一方面是软件厂商的举棋不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的困扰,导致软件选型难上加难。”曹开彬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缺乏完备的产品价格体系,协同软件的价格也相当混乱。有厂商按照客户数量报价的,也有按照功能模块报价的,有便宜到免费使用的,也有昂贵到上千万的。对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软件厂商疲于应付各类恶性竞争,减少收益,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用户经常上当被骗,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给用户带来巨大的伤害,大大损害了用户对软件厂商的信任感。”

在这种混战的行业环境下,作为中国协同OA软件领域的第一品牌,致远软件在客户服务上、产品创新上、应用创新以及社会责任上一直担当着行业领导厂商的责任与义务。如今,每天有超过30000家成功企业、100家上市公司、400万精英人士在享受致远协同OA软件带来的智慧、灵动、高效与便捷。

领军未来

曹开彬认为,未来OA软件的行业竞争将出现新的趋势:领导厂商与二线品牌的差距将会明显拉大。随着用户对协同软件的了解程度越深,随着协同软件领导厂商生态系统的完善,致远软件等领导厂商与其他品牌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

他预计,再经过一到两年的沉淀和自然淘汰的过程,领导厂商的地位和发言权将进一步巩固,协同软件厂商的高、中、低的竞争阵营将更加清晰。这种竞争格局的清晰,将会大大促进协同软件市场的有序竞争。

拉开距离、成为领军企业靠的还是不断创新的能力。2011年,致远软件率先推出了“移动协同M系列”产品(包括A6-m、A8-m及移动协同套件M1),在协同市场掀起了"智慧移动"协同的高潮。2012年,致远软件又推出了基于组织级应用的“第四代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有效得结合了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变化,让用户“更加智慧与灵动”。2013年,致远软件推出划时代的V5协同平台系列产品,体现了致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布局策略。V5不仅对协同行业,乃至对整个中国管理软件行业而言,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她将带领广大的知识型工作者走入真正的“大协同”时代,享受智慧高效的协同软件带来的简单工作、快乐协同之体验。2014年,致远乡镇通、协同云、政务云等一系列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新型协同产品与解决方案也陆续走向市场。

“大协同”的梦想将从此得以实现,平台、移动、UC统一通信、ERP整合、企业微信、协同立方、协同360、云部署……一个个前沿首创的高端技术悉数包罗,一项项自主产权的发明专利由此诞生,一款款体验极佳的功能应用一应俱全。

可以看到,协同世界正在进一步强化社会价值创造的原点——“人”的作用,无论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和组织,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协同世界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环境的复杂化,以“人”为中心、以“组织行为管理”为基础的工作管理思想和方式,正是将人与工作、技术与工具、知识与实践、文化与创新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乃至产业链和整个社会的大协同,并最大限度展现人、组织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效能与创新。

一个在小公司不起眼的细节可能会在大企业中引起轩然大波。就信息沟通而言,在规模较小的阶段,无论见面、邮件都能比较容易解决问题,靠的是双方的相互信赖,而几乎与制度无关。到规模更大的时候,没有制度的保障,公司的运营可能就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当然,无论是管理者还似乎普通员工,都需要放弃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转而以企业整体利益为中心,以流程、制度为准绳。任何创新都需要得到团队内部的充分讨论,让每一次小小的改善都能得到正向放大,而不是相反。与业务系统相比,类似信息发布、公文流转、审批执行等问题有时候会被看成是辅助性、支持性的职能,但它们是支撑企业整个机体保持活力的“任督二脉”,没有以人为本的协同软件的有效驱动,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转和良性回报也会遇到不小的障碍。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CEIEC)成立于1980年4月,具有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总承包、招标代理、展览广告等多种业务的甲级经营资质。2013年底,CEIEC总资产达267.08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386.80亿元人民币。当前,CEIEC的战略重点立足于打造防务系统集成、公共安全集成、海外工程集成、贸易服务集成四大主业。目前,公司已与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下属16家驻外机构,覆盖5个洲和地区,部分驻外机构更分布在非洲等不发达地区。虽然公司一直在使用自己研发的ERP系统,并建设了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但仍满足不了组织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引发了信息传达不及时、管理制度复杂、审批执行效率低等问题。鉴于此,公司决定上线致远协同工作与管理系统。

通过致远协同工作与管理系统,实现了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日常文件往来的电子化,各业务系统之间有了统一的数据展示窗口,分布在不同楼层办公的员工不再需要在不同楼层之间来回奔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同时,协同办公系统使得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随时监控公司的各项业务进度,而不再需要凡事都得用电话进行追问。办公协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致远董事长兼总裁徐石的愿景是:构建起大协同的蓝图,放眼“云端”、使致远软件成为一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并受人尊重的卓越企业。我们有理由相信,致远软件创新性地将平台、移动、UC统一通信、ERP整合、企业微信、协同立方、协同360、云部署等当前最热的用户体验集成起来,一定将会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以人为本的“大协同”工作环境,让工作真正变得更加简单。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回复排行
资讯 | QQ | 安全 | 编程 | 数据库 | 系统 | 网络 | 考试 | 站长 | 关于东联 | 安全雇佣 | 搞笑视频大全 | 微信学院 | 视频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作品发布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技术培训
Copyright © 2007 - 2024 Vm8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498号 粤ICP备19097316号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