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时代,ZAKER们该如何求存?
去年,马云给阿里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邮件中,马云提出“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时代”。不得不佩服马云,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总能提出一些概念,引领中国互联网的潮流。
不管你认同还是否定,大数据已经慢慢渗透到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大数据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已经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就连拍电影这艺术活,也将大数据奉为圭臬。现在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不再取决于故事本体,而是看这个故事是否具有足够人气指数,是否具备足够的社交元素;演员的演技也不再重要,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庞大的粉丝数量。这些因子都通过大数据精算实现,然后再走一下拍摄流程,就直接进入院线了。而这样的电影是完全不用担心票房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高利润。比如郭敬明正在拍摄新片《爵迹》,演员有TFBOYS王源、吴亦凡、杨幂等一些根本不具备表演能力但具有强大粉丝基础的明星。于是,电影刚刚开机,粉丝们已经开始包场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肯定是烂片,甚至是一堆垃圾,但那又如何呢?市场永远是靠真金白银说话的,现在早已不是骑着单车看夕阳的年代了。
传媒市场也未能幸免。以前媒体是把最好的文章呈现给读者,现在则更注重社交、分享、兴趣这些通过大数据计算出来的要素,文章的质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比如当前最热门的新闻客户端之一今日头条,它把阅读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大数据算法,根据你的社交标签,搜索记录,阅读记录等数据,把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股脑儿全部推送给你,而内容的乌七八糟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这些都是通过机器完成的,机器只会识别关键词、大数据、算法。
经过互联网意见领袖持续呐喊,加之媒体推波助澜,算法推荐正处于众星捧月的状态。在很多人看来,算法就是一切,内容质量无足轻重。其实,在传媒业内,关于技术与内容之争持续而热烈。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尤其是碎片化、喧嚣的年代,更难能可贵。只不过这种坚持,往往得不到资本市场的眷顾,因为投资者追求的是新概念、热门题材、快速吸金敛财,而这也正是当下最主流的价值观。
事实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本可以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工具,这本促进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好时机。只不过,很多人舍本逐末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把大数据技术当成了一切事物的主体,成了核心要素,一切都要为精准算法服务。因此市场上便出现了一味迎合的现象,并美其名曰“兴趣推荐”。
就如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宣扬的人机进化论:今日头条没有采编人员,没有立场,没有价值观,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仔细想一想,这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还真不好说。
张一鸣的策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注定是成功的。今日头条去年C轮融资1亿美元以后,估值超过了5亿美元。
这好比郭敬明的电影,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一点不搭边,但具有足够的话题性,足够的社交题材,足够迎合这个时代,接下来就等着收割利润了。这就是中国这个时代特征,喧嚣和粗鄙共存,权力与资本耦合、投机与功利肆虐,没有人关心真相。
回到新闻客户端这个话题,财大气粗的五大门户也都在发力,但他们却是仅仅把内容从PC端搬到了移动端,新瓶装旧酒,缺少炒作题材。这也注定了他们不温不火的状态,注定不能在当前的风口上飞起来,更不能吹起几十亿元估值的泡沫。
那么在DT时代,新闻客户端到底应该做怎样做?比如在中国移动资讯阅读市场起步较早ZAKER,起步较晚的一点资讯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打法和路数。
综合来看,ZAKER或许正在走更加理性的道路。
ZAKER也是一家技术公司,他们把大数据算法当做一种工具,充分了解用户兴趣。另一方面ZAKER也比较注重内容甄选和文章质量把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定制频道。
从ZAKER新闻客户端内容上,可以感觉出他们的编辑团队投入了不少精力,每逢大事件,都会有专题形式呈现。每天晚上ZAKER会推送“夜读”和“型男索女”专题,这些文章质量上乘,看得出编辑精心选择的痕迹。还有“体坛星期事”“十说今日”等原创栏目,也比较有特色。
ZAKER这种技术和内容并行的做法,尽量避免了算法推荐的单一呆板,让用户的视野越来越宽,而不是越来越窄;同时也提高了内容的精致化和品位。
当然,ZAKER这种相对踏实的做法注定会走的慢一些,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行业的老大。在今天,面对商业和资本的诱惑,ZAKER并未急于求成急不可耐地建立自己的王国,这着实需要几分勇气的。
与极端推崇大数据算法的今日头条相比,这就像两个攀登珠峰的人,一人选择了缓而平的南坡,另一人选择了急而陡的北坡。至于谁能坚持到最后,现在还很难说。或许北坡的人根本没想爬到峰顶,只想在最短时间内爬到最高的高度,在雪崩来临之前撤退。
从商人的角度,后者无疑是最为精明的。但从中国传媒业长远发展看,前者更值得尊敬。
这一点从营销上也可以看出,ZAKER并未砸钱推广,走的是细水长流的道路;而今日头条在版权侵权事件沸沸扬扬之际,实现了一夜暴富的神话。
像马云一样,张一鸣也时常站上讲台,不断强调“系统的力量”。他说,“系统”像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大脑,是网络空间的上帝,俯视所有用户;而这个“上帝”能够“抹平信息鸿沟,减轻人脑的负担”。
不过细想,这个很多人都在追捧的“系统”其实挺可怕的,这让我想到了《复仇者联盟2》里的奥创,人类创造的超级智能机器人,奥创拥有自我意识后变恶,企图消灭地球上所有有机生命体,当然这是一部科幻片,现实中不会发生,但或许能给人类一点启示。
声明:东方联盟网站刊登/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
- 01-092023年的四大网络风险以及如何应对
- 01-09操作系统/虚拟化安全知识域:攻击者模型
- 01-09操作系统/虚拟化安全知识域:操作系统及其设计在安全中的作用
- 01-092022年全球勒索赎金TOP 10
- 03-06俄乌冲突快讯:乌克兰网站被攻击数量超十倍
- 02-23开放式银行创新:开发人员与网络犯罪分子之间的竞赛
- 02-23数据泄露后信息会怎样?
- 02-23四个首创 冬奥网络安全“黑科技”面面观
- 01-11全球最受赞誉公司揭晓:苹果连续九年第一
- 12-09罗伯特·莫里斯:让黑客真正变黑
- 12-09谁闯入了中国网络?揭秘美国绝密黑客小组TA
- 12-09警示:iOS6 惊现“闪退”BUG
- 11-18LG新能源宣布与Bear Robotics达成合作,成为
- 11-18机构:三季度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市场强势
- 11-18闲鱼:注册用户过6亿 AI技术已应用于闲置交
- 11-18美柚、宝宝树回应“涉黄短信骚扰”:未发现
- 11-01京东七鲜与前置仓完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