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应用“开拍”,从好莱坞大片特效切入,有戏吗?

浏览:
字体:
发布时间:2014-11-08 09:17:47
来源:

摘要:微信微视频从刷屏到一天量不过三,你能说微视频没有用户吗?你能说微视频耗流量吗?你能说微视频社交体验糟糕吗?

微视频的尴尬和困境

国庆十一前几天,微信微视频上线,引发了一阵子朋友圈短视频消息的刷屏,业界大呼,短视频的春天自此开启,其他短视频应用都将成为先驱。对此,我当时就写了文章,观点是微视频不但不会冲击现有短视频应用,反而有望加速培养用户短视频拍摄、分享的社交习惯,对整个行业绝对利好。

然而,过去一个月,从爆发时点的刷屏,到如今一天刷出的短视频消息,平均下来不超过3条(我微信好友数量1400+),你能说微视频没有用户吗?你能说微视频耗流量吗?你能说微视频带来的社交体验糟糕吗?

我们再来看近期业界关于短视频的消息,上线刚刚50天的短视频社交应用Blink(快看)估值1个亿美元;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推出短视频分享应用Hyperlapse,主打延时摄影技术和功能;还有一个就是我这次主要要分析的国内创业应用“开拍”,主打电影特效技术。

从“开拍”在appstore的介绍来看,这是一款手机视频应用,内置包括天崩、地裂、爆炸、恶灵等四十款电影级特效,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特效,拍出电影感觉的视频,并且分享到社交网站。

(目前国内短视频应用的模式类型)

是不是有点和美拍类似,和美拍的音乐MV特效不一样的是,开拍选择特效切入的是电影,我找到开拍的创始人Box,和他聊,之所以开拍选择电影特效切入,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电影发烧友,经常琢磨研究些视频特效方面的东西,因此开拍的诞生,正好把电影特效应用普及化、大众化。

三个是否是决定开拍模式能否走通的关键

关于产品细节本身,不做过多探讨,关键是开拍这种模式是否能够走通非常关键,我认为以下的两点因素很重要:

1)是否抓到了用户的刚性需求?

我们复盘一下在各大模式,美拍,抓住了人们希望轻松简单就能拍出高大上,装逼范的心理,尤其是女性;小影,抓住了人们希望拍出个性化、有创意的心理;Blink社交交互创意不错,但是还没有抓住泡妞的刚性需求;微拍,也能活得不错,因为它抓住了屌丝围观女神的刚需。

那么开拍的电影特效,是想带给人们一种震撼、刺激、有趣的心理冲击或者心理满足感吗?从开拍目前集合的特效来看,有天崩、地裂、地陷、洪水、金刚、火龙、闪电、爆炸、火球、血溅、食人花、骷髅、鬼魅,还有和即将上映的梦工厂动画大片《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合作的企鹅特攻特效系列,我想未来凡是在好莱坞大片中,我们看到的大片,甚至卡通形象,开拍或将都会部分或全部引入,问题是,引入这些之后,用户会喜欢吗?我认为,无论是mv特效还是电影特效,这都是为用户制作出更好的视频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和工具,但这并不是初衷,也不是目的,任何应用的本质都是增强连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开拍也不例外,在拍摄完特效视频之后,如何能够更好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话题,拉起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非常关键。目前除了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连接方式?其实Blink瞬时视频社交的方式,就在连接人与人这方面做得好。

2)是否降到了最低的生产成本?

一个产品做到好用,方便、简单,主要取决于两个,一个是操作环节,一个是选择数量。操作环节越少,选择越少,一般来讲是对用户比较友好的产品。对于短视频社交分享应用来讲,基本上都是依靠用户自发的生产创造内容,因此这个生产创造成本越低,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小白用户进来。最好的例证其实是美拍,在此之前,微视、秒拍、vine等短视频应用基本上时把特效拆解出来,配乐归配乐,水印归水印、滤镜归滤镜,开发者的初衷是想通过释放自由的创作空间,让用户自主选择,自由搭配,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以及制作完成后的满足感。谁知美拍却反过来,将配乐、水印、滤镜统统打成一个特效包,一键生成,这样一来,用户的创造成本迅速降低了下来。再加上打包后的特效处理确实足够惊艳,因此也就引发了用户使用的狂潮。同样的,如果能把电影特效,也能一键融合进用户原生的内容,那么用户的创造门槛会大大降低。

3)是否抓到了产业本质?

我这里要刷新一下过去我对短视频社交本质的认识,我认为短视频社交的本质是个伪社交,实际上时具有媒体和工具的二重属性。

为什么是伪社交呢,因为我们平时说话、聊天、要么是文字、要么是通过语音,而视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具有极强的媒体属性。这和“延时性”有关系。在实时性的应用领域,比如QQ视频聊天,我们非常熟悉,只有在实时的状态下,视频才会成为一个极强的社交属性,因为人在视频里面是实时变化、实时更新的状态,而社交分享类的应用,普遍的特点就是先生产,后消费,这里面的“延时性(消费)”就赋予了短视频社交分享应用的媒体本质。而生产则赋予了短视频社交分享应用的工具本质。

开拍,最早的原型产品叫“拇指特效”,就是一个简单的拍摄工具,类似于国内的其他图片类的app,比如美图的美图秀秀,QQ的水印相机,玩图的拼立得等。如今开始慢慢做用户内容沉淀,搭建社区,但是千万谨慎陷入社交误区,这其实就是个媒体2.0产品。

社区沉淀真的适合开拍吗?

我们看短视频社交分享应用的鼻祖vine在近期的动作,2014年初,vine推出了网页版,使得非vine用户也能浏览vine的精彩内容;2014年10月,vine登录微软Xbox One平台,强化了vine在家庭电视上的观看体验;同月,vine在3.0版本中,加入了对频道的订阅功能,以供用户每天可以观看到频道内精选的内容。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vine越来越像一个移动版的youtube,国内的微视、美拍、秒拍也无一例外朝着mini ugc media的方向发展,也许从短视频的角度切入,和在线视频ugc最终殊途同归。

但是媒体路线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用户精品内容能够支撑一个mini ugc media的版图,除非开拍在后期和美图一样,通过从单个领域的特效切入,最终形成一个极具吸力的短视频黑洞,在此基础上逐渐对其他内容领域扩张。

但退一步讲,如果开拍能够坚持把工具做好,特效效果、使用体验做到极致,那么未尝不能从用户处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这要胜过一切。也许那时,无论是媒体还是工具之争,也显得无关紧要了。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回复排行
资讯 | QQ | 安全 | 编程 | 数据库 | 系统 | 网络 | 考试 | 站长 | 关于东联 | 安全雇佣 | 搞笑视频大全 | 微信学院 | 视频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作品发布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技术培训
Copyright © 2007 - 2024 Vm8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498号 粤ICP备19097316号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