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英特尔的阴影下:AMD历史交易大回顾

浏览:
字体:
发布时间:2014-11-14 10:25:31
来源:

最近AMD管理层又有变动,原来的COO Lisa Su被提升为公司新任CEO,前任CEO Roy Reed退位并以顾问的身份为公司服务到年底。从财报和公司组织变动来看,这家公司依然处于风雨飘摇期,未来的路并不明朗。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种,从公司策略、研发能力或者市场营销的角度,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这里我想从过去AMD的三次重大的交易事件来讨论当时的决断对于目前AMD的境况的影响,来分析当年的决策的盲点和误区。

交易事件一:AMD收购ATi,与NVIDIA化友为敌

2006年,AMD以5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ATi,成为一家同时拥有CPU与GPU研发能力的芯片公司。

收购前的竞争格局是:AMD与Intel在CPU上竞争;ATi与NVIDIA在GPU上竞争。由于当时Intel不授权主板芯片组给其他厂商,那时候的NVIDIA和AMD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NVIDIA推出的nForce系列主板芯片与当时AMD的王牌产品Athlon的组合是很多DIY玩家津津乐道的搭配。因为这次交易,AMD与NVIDIA的关系从此一落千丈,成为赤裸裸的竞争关系。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被收购的ATi身上。在那时候由于AMD和NVIDIA的良好合作关系,ATi反而是Intel的合作伙伴,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Intel CPU的主板芯片组,并由于良好的性价比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聊到这里,可能已经颠覆了一些朋友的世界观)。

之后的事情很多朋友都知道:AMD不得不在CPU和GPU两条线上分别与不同的强敌竞争。这无形中拉近了Intel和NVIDIA的关系,而AMD却不得不在两条线上疲于奔命。这对于从研发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层面都不占优的AMD来说,无疑是捉襟见肘。

但是平心而论,当时的决策其实并不能说是愚蠢或者短视。相反,我个人认为AMD当时的策略在业界是领先的。融合CPU和GPU于一体,这是非常早期的SOC的概念(System on a chip)。后来AMD在产品策略上推出的APU产品(融合了CPU与GPU的功能于一体的process unit),也是以这次购并为基础的。

以现在的观点去评判当时的决策,我只能说AMD低估了并购造成的竞争格局,而竞争格局的变化给AMD带来的是更大的困难。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次交易金额实在是太昂贵了。

交易事件二:卖掉晶圆厂,丧失了制造能力

前几天有一个新闻出现在各大IT网站的新闻板块里,IBM亏钱卖掉了自己的Power PC的业务,从此不再涉及CPU的研发和制造。买家公司的名字很长,叫:GlobalFoundries。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这家GlobalFoundries的前身就是当年从AMD分拆出去的晶圆厂。

2008年,AMD当时的CEO鲁毅智(Ruiz)卖掉了AMD自己的晶圆厂,买主是阿布扎比的ATIC。从此AMD丧失了自主的晶圆制造能力。

后来鲁毅智在自传里为自己争辩说不卖掉晶圆厂AMD就无法生存下去。我们作为局外人无法评判当时AMD的财务状况是不是不得不卖掉晶圆厂以求自保。但是我们从AMD的竞争对手Intel去看,Intel一直保持自己的晶圆制造能力,而且不断的加大投资提升产能和制程。按照Intel给出的资料,目前Intel在制程和工艺上远远领先其他对手至少2-3年。(下图来自Intel在2011年的IDF的会议资料,里面也提到GlobalFoundries)。

制程的领先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同样尺寸的芯片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CPU的功耗。在2005年之前,PC产业的CPU竞争争还集中在性能上,那时候AMD时不时会有性能上超越Intel的产品,并且首个推出了64位CPU,狠狠的把保守的Intel甩在了身后。但是2005年后,PC芯片的竞争已经从台式机迅速的过渡到笔记本领域,之后PC的市场容量增长也大都来自于笔记本电脑的增长。在笔记本领域除了性能之外,功耗的控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用户喜欢一台热的发烫的笔记本电脑。在功耗控制上,AMD基本上再也没有翻身过。Intel前几年可以推出Ultrabook(超极本)的概念来主打轻薄概念,除了高超的芯片设计能力之外,制程的领先功不可没。而丧失了自主制造能力的AMD,不得不经常去面对产能不足无法供货的问题。

Intel曾经讽刺过这种设计与制造分离的模式是死路一条,目前看来Intel的确在这上面的策略更加明智。

另外值得玩味的是,AMD的前CEO鲁毅智后来担任GlobalFoundries的董事长。

事件三:卖掉手持设备部门错失手机市场的盛宴

Luiz卸任之后的下一任CEO梅耶尔在2009年1月又卖掉了自己的手持设备部门。根据当时的新闻,高通获得AMD手持设备业务部门的设计和开发团队,并带有正在开发的移动设备技术,包括2D和3D图形音频/视频,显示架构等等。而AMD则表示以后将更多经历集中在核心的x86计算和图形业务上。于是高通用仅仅6400万美元从AMD手中收购了手持设备部门,之后就有了高通引以为豪的Adreno GPU系列,根据高通在2011年(下图)的报告可以看出GPU在高通的业务蒸蒸日上。

如果我们把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发布作为手持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业进入繁荣期的标志性事件,那我们可以对比下在这时候AMD的老对手NVIDIA都做了些什么。NVIDIA在2008年推出了第一代Tegra处理器,在2011年NVIDIA凭借在两代Tegra的厚积薄发推出了第三代Tegra3核芯处理器。由于性能(特别是GPU)的显著优势,许多的平板电脑产品都采用了Tegra3处理器(比如著名的Nexus7)。可以说NVIDIA凭借正确的战略在这场手持设备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而AMD却因错误的战略而丧失了机会。时至今日,NVIDIA的市值是100亿美元左右,而AMD的市值只剩下21亿美元。

结束寄语:

在我的心目中,AMD一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抗争者的形象。在与芯片巨头Intel长达几十年的抗争中,AMD屡败屡战但是却坚强的存活着,也曾经在对手懈怠的时候有过漂亮的反击(领先Intel推出64位x86 CPU,领先Intel推出真正的双核x86 CPU)。如果不是AMD的存在,也许PC产品价格会是现在的几倍。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希望AMD能凤凰涅槃,早日走出现在的不利局面。穷则思变,现在AMD的Enterprise/Embedded and Semi-Custom部门成为AMD主要的利润来源,并在游戏主机市场大有斩获。我们可以相信在不远的未来,AMD将会在嵌入式和半定制化方面一展身手。从另一个角度看,x86架构在PC之外的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力,AMD理应避开与Intel在PC市场刺刀见红的直面交锋,而从另外的蓝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回复排行
资讯 | QQ | 安全 | 编程 | 数据库 | 系统 | 网络 | 考试 | 站长 | 关于东联 | 安全雇佣 | 搞笑视频大全 | 微信学院 | 视频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作品发布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技术培训
Copyright © 2007 - 2024 Vm8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498号 粤ICP备19097316号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